日報訊(全媒體記者 袁嘉翊 姜寧惠)“快看吶,我采到了一個!這兒還有一個個頭大的!”出發(fā)去河口鎮(zhèn)小澪村的路上,記者也沒想到,自己竟然在140畝慈姑田里,搖身一變,當(dāng)起了采收工。不僅和工人們一同勞作,打成了一片,還收獲了滿滿一籃子的慈姑。
小小一粒果 采收不容易
臘月里的天氣著實寒冷,耳畔的風(fēng)呼呼直吹,田埂上的樹木光禿禿沒了生氣。來的路上,很多農(nóng)田清冷,可到了慈姑田邊,記者卻看到了一番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。十來個身穿防水服,頭裹五顏六色圍巾的工人們,正在沒過膝蓋的水田里忙碌穿梭。他們中,有的穩(wěn)穩(wěn)扶住特制的沖慈姑工具,手法嫻熟地沖刷淤泥;有的把采收好的慈姑裝盆,用繩子奮力拖上岸;還有的在田邊將慈姑分裝成一袋又一袋,整齊碼放在岸邊。收購車輛往來不斷,把帶著泥土氣息的新鮮慈姑,運往南通周邊的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和超市。這些慈姑即將成為老百姓餐桌上的慈姑燒肉、大蒜炒慈姑等佳肴。
豐收的熱鬧勁兒,似乎有一種無形的魔力,撓得人心癢癢,忍不住想要參與其中。“你來得正是時候,2號剛開始采收,現(xiàn)在田里慈姑多得很,等過了元宵節(jié),你再來可沒啦!”慈姑種植基地負責(zé)人李峻聽聞記者想試試,十分爽快地拿來了防水服。
“來都來了!”雖說心里有些許膽怯,但聽著田里忙得不亦樂乎的歡快勁兒,記者還是趕忙換好防水服。你別說,這衣服一上身,瞬間就有了大干一場的氣勢。
“你慢點下來,別著急,腳慢慢放。”一旁的阿姨熱心地搭把手,記者小心翼翼地把一只腳探入這看似平靜的慈姑田。腳剛踩下去,只覺軟綿綿的,有種很不真實的感覺。緊接著,一股寒意從腳底迅速蔓延至全身,雙腳仿佛要被凍住。阿姨趕緊遞給記者一個釘耙,叮囑道:“撐著這個,慢慢往水里走,小心別滑倒?!庇浾呤殖轴敯遥徊揭徊奖孔镜叵蛩醒肱矂?。行進中,水底的淤泥仿佛有強大吸力,記者的雙腳被緊緊包裹,每一步都艱難萬分,險些摔倒,好在有釘耙支撐。等漸漸適應(yīng)在淤泥上行走的節(jié)奏后,記者學(xué)著工人的樣子,將沖到水面的慈姑一一撈起,拔掉多余部分,放入盆中。那一刻,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勞作時,記者留意到工人們使用的沖慈姑工具十分特別,像皮筏一樣“漂浮”在水面上,后面拖著巨大的水管子?!斑@里面可大有‘玄機’?!币晃还と耸箘盘鸸ぞ?,露出底部給記者看?!把?!有水柱在往下沖!”記者不禁驚嘆出聲。原來工具下方設(shè)有噴水槍,18股水柱持續(xù)垂直下沖。記者滿懷好奇地把腳伸向工具下方,真切感受到水柱沖擊腳面的強勁力量。正是這股水流,將藏在泥土里約20公分的慈姑一一“喚醒”。如此一來,受到?jīng)_擊的慈姑便紛紛浮上水面,工人只需輕輕一撈即可。
“以前我們用水槍沖慈姑,效果差,一天只能沖六、七分地,費時費力?!崩罹蛴浾呓榻B道,“后來,我們大膽創(chuàng)新、不斷摸索嘗試,自制了這個工具,效率大幅提升?,F(xiàn)在一天能沖一畝八分地,極大地減輕了工人負擔(dān)。往后,我們還要繼續(xù)改進,讓效率更上一層樓。”
種植不馬虎 銷路不用愁
李峻一邊說著,一邊彎腰捧起一把慈姑,“你看這慈姑,可是水田中的‘寶貝’,營養(yǎng)豐富,既能食用又有藥用價值,和茭白、荸薺等并稱作‘江南水八仙’。為了選到好品種,4年前,我和兄弟劉小勇專門跑去云南考察。在那兒,我們四處打聽、拜師學(xué)習(xí),最后成功引進了當(dāng)?shù)乜诟蟹叟吹陌子翊裙??!币彩窃谀菚r候,李峻了解到河口鎮(zhèn)小澪村正利用資源優(yōu)勢,流轉(zhuǎn)閑置土地準(zhǔn)備搞連片種植。“我就想,這么好的機會肯定不能錯過,于是就來到村里發(fā)展特色種植?!崩霞以陔p甸的李峻興致勃勃地指向遠處成片的慈姑田,“慈姑種植周期短、成本低、效益高。每年5月育苗,6月底移栽,7月到10月施肥培管,這個過程提防蟲害,施肥、保水、擱田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容不得半點馬虎?!?/p>
“我們從一開始就堅持走綠色發(fā)展之路,種植全程采用有機肥,確保產(chǎn)出的慈姑綠色無公害。今年收成相當(dāng)不錯,畝產(chǎn)差不多達到3500斤?!崩罹呎f邊掰著手指算賬,“按現(xiàn)在的行情,一畝慈姑能賺2000多元,140多畝田,一年光慈姑就能賺30萬元左右。尤其臘月里,慈姑行情格外好,主要銷往南通周邊,如皋有個收購大戶,每年能收走20萬斤慈姑,差不多占我們一半產(chǎn)量,所以銷售不愁,根本忙不過來!”
談及發(fā)展規(guī)劃,李峻眼神里透著十足的干勁,“為進一步提高收益,我們下了不少功夫。全年輪種茭白、慈姑、西藍花等品種,讓土地持續(xù)有產(chǎn)出。投資建設(shè)了冷庫,專門儲存蔬菜,等市場價格高的時候,我們就錯峰上市,爭取更大利潤。”
“你們一天能掙多少錢?”記者向身邊的工人問到。顧理梅操著鄉(xiāng)音,笑著回答,“周邊老百姓可愿意來這兒打工,每天能掙100多塊錢,老板都是當(dāng)天結(jié)算工錢,大家心里踏實,滿意得很!”
“這幾年來,慈姑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得紅紅火火,發(fā)揮了很好的帶頭致富作用,不僅帶動了周邊一位種糧大戶跟著種了起來,還解決了村里剩余勞動力的問題,李老板每年發(fā)的工資達40多萬元,實實在在增加了村民收入?!甭犝f有記者來采訪,河口鎮(zhèn)小澪村村黨總支書記戴浩熱情地與記者攀談。他還告訴記者:“為了給種植戶提供更好的條件,村里這些年不僅澆筑了水泥路,還進行了擴寬,為的就是讓運輸車能直接開到田邊,給種植戶提供便利?!?/p>
采訪接近尾聲,記者的體驗也因雙腳凍得麻木而結(jié)束??粗矍斑@片田野,生活的不易與希望的蓬勃在此交織。工人告訴記者,他們每天要在水里采收10個小時,“現(xiàn)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,越往后天氣越冷,水也更涼?!?/p>
暖陽傾灑,為慈姑水田披上了一層熠熠生輝的薄紗,粼粼波光好似跳躍的碎金。一個個慈姑把自己深深扎根于大地的懷抱,充分汲取養(yǎng)分。在歷經(jīng)風(fēng)雨洗禮后,積蓄力量,向陽茁壯而生。收獲的那一刻,洗盡鉛華,綻放出無限希望。